今天是: 天气预报:
营造良好环境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都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山东省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城乡容貌整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规范公共场所秩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这一切使得山东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容村貌日新月异,村风民俗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真正做到了山美、水美,人更美。

(一)加强城乡容貌整治

1.打造城市亮点
山东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注意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对基础设施进行高起点规划、高层次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一批批精品工程、一处处街头景观、一座座标志性建筑相继竣工,越来越成为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和亮点。青岛市充分利用自身作为海港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充分利用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帆船比赛城市的影响地位,大幅投资城市建设,重点建设了青岛奥运帆船比赛基地、邮轮中心、薛家岛影视传媒基地、动漫研发基地等,对汇泉影城、永乐电影城等星级影城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形成了岛城新的影院群,成功打造了“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张特色品牌。聊城市加快实施了一批市政骨干工程,城区继续以构筑江北水城框架、建设生态型、园林型文明城市为目标,实施了以湖河、道路、绿化、亮化和靓点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丰富了东昌湖、古运河风景区。潍坊市在城市建设上加大力度,火车站广场、风筝广场、虞河、健康街、人民公园等多处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居环境日益优美、爽心。

在打造城市亮点的同时,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各地都十分重视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新貌。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近年来下大力气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市区结合、以区为主”的方式,高标准、高效能地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活动,展现了泉城新貌。在整治活动中,济南市先后对多条主次干道进行了翻修改造,道路两侧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心区道路环境,缓解了交通压力;对重点道路进行提升整治,消除了道路两侧建筑景观不佳、广告牌匾无序、绿化参差不齐、市政设施不全等问题,实现了道路景观与功能定位匹配;实施铁路沿线整治,在市区近百公里的铁路沿线开展以“清、拆、刷、绿、挡”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行动,使铁路窗口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实施破损山体整治,结合土地开发、山体绿化、沿线美化等工作,对破损山体进行分类整治,关停露天开采,制止修路建房,恢复山体景观;开展封井保泉行动,封闭自备井,查处各类私采地下水案件,确保泉水喷涌,并通过实施“修旧如旧”的保护性整治措施,恢复了一些泉城老街巷昔日旧貌,再现了老济南独有的泉水和历史文化特色。烟台市莱阳市以城建部门为主体,各级各有关部门重点围绕路、热、污、绿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多元筹资,加快建设,对路面进行维修改造,组织实施了污水处理、弱电管网改造、城区集中供热、天然气长输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完成了一批精品绿化工程。按照减量、规范、美观的原则,集中力量对未经批准或已过批准期限以及破损、有碍市容观瞻的各类户外广告、门头牌匾进行了依法拆除,设置了一批高档次的户外广告,使莱阳市容市貌越来越整齐、美观、怡人。枣庄市坚持提升城市品位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并重,围绕建设“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要求,在打基础、抓根本、建精品上求实效,加强城区绿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在小区规划、环境配套、工程质量和建筑整体造型、内部功能结构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建筑美与自然美、个体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精心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建设文明村镇

农村面貌要改观,关键在改善人居环境。山东各地以整治村庄环境为切入点,适时启动了建设“文明生态村”、“小康文明村”、“文明一条街”等创建活动,从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通过文明村庄创建活动,许多村实现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规划指导、科学建设。各地村镇都重视科学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村庄规划,使村庄建设有序进行。为确保规划的高水平,济南市章丘市在从市建设管理(规划)局和各乡镇、街道办,精挑细选出数十名“规划师”进乡入村的基础上,聘请省内著名设计院的专家教授亲临现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滨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抓龙头,突出村镇规划编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文件,对全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济宁市泗水县不但制定了关于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和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而且根据方案在全县筛选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良好的中心村进行详细规划编制,以带动其他村庄进行示范整治。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莱芜市从多方面逐步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完成,使莱芜的镇村道路更加畅通;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了一处10亩以上的街心花园或绿地,使园林绿化更加优美;各乡镇驻地都建设了垃圾投放点,有了填埋式简易垃圾处理厂,有条件的乡镇正积极筹划建设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村庄建设了棋牌室、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引导健康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在潍坊市寿光,“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好家园”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两年,全市投入大量资金新修、维修道路、排水沟,安装路灯,植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等级柏油路,建起了数字电视平台,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2%。在该市侯镇大地沟村,全村六纵四横十条中心街全部铺成柏油路,119条小巷全部硬化;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00盏;购置50个移动式垃圾桶,对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视全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砖房,一处处绿树红花……像大地沟这样的生态文明村,寿光市目前有300多个。

(2)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一是多策并举,抓长效。日照市五莲县在县、乡镇普遍成立村镇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村镇环境建设管理的组织协调,并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县里每年拿出专项奖金,对有关乡镇给予一定数量的奖金或物质奖励,乡镇、村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起了稳定的投入机制;乡镇普遍成立了环卫队、市容管理队等专业队伍,村一级也成立了专(兼)职保洁队,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环境卫生到职责分工、考核奖惩,形成了一整套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乡镇把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农村百分考核,与年终干部的评先树优、工资奖金相挂钩,进一步调动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济宁市嘉祥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创建活动的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活动。在净化方面建立了“四个一”长效管理机制,即成立一个卫生管理组织、建立一支卫生清扫队、设立一个垃圾集中填埋场、制定一套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民的日常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脏、乱、差问题。实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包街、包片、包户,农户包自家房前屋后的日常保洁制度,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对各种管护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学、讲、比、树”,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划定责任区等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参与卫生整治,巩固环境卫生治理成果。二是集中精力,抓难点。莱芜市多方向镇村延伸综合整治触角,不断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镇村容貌焕然一新。以城乡结合部、干道河流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的村为治理重点,全面清理破旧土房,平整土地,植树种草,美化了环境。五莲县深入推进村镇环境整治,从改变环境卫生入手,实施“六化五通四改”工程,建设优美的村庄环境、完善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集中精力整治脏乱差。“六化”即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化、有序化工程;“五通”是村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科普宣传栏、客运车;“四改”是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到目前,五莲通过栽植绿化苗木、硬化道路、铺设彩砖、粉刷墙壁、拆除违章建筑等,村容镇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东营市利津县着重做好村容整洁工作,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动员群众自觉粉刷墙壁、治理街巷庭院、美化居室,清除影响村容村貌的柴草堆、粪堆、垃圾堆等,实行柴草集中堆放、垃圾集中处理、畜禽集中圈养;建立村庄卫生保洁队伍,落实“户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完善管护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村庄植树绿化,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如今的山东村镇,青枝点红瓦,绿叶映白墙,洁净幽雅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

3.营造居民安康生活环境

山东省在城乡容貌整治工作中注重百姓民生,着力解决城乡建设和管理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及时分享发展的成果,从城乡环境整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营造一个管理有序、文明和谐、适宜居住的美丽城乡,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实施城乡洁净工程。山东各地全面实施了城乡“洁净工程”,集中解决大街小巷、居民住宅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垃圾积存、暴露以及乱倒、随地便溺等问题,美化了居民生活环境。聊城市全面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力度,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分类定点收集,重点开展了城乡结合部、道路出入口、城中村、居住小区等卫生死角整治活动。万名志愿者清洁城市手拉手启动仪式青岛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宣传整治活动,动员市民向垃圾宣战,自觉做到不乱倒垃圾,不乱扔杂物,广泛参与公共场所、社区、楼道等的环境卫生整治,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综合治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专门设计制作供人们文明吐痰的“清洁袋”和清洁纸巾,组织志愿者在主要街道、商场、医院、旅游景点等区域,免费发放给市民群众和来青游客,形成“人人参与、洁净岛城”的浓厚氛围,创造了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济南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乱倒垃圾、渣土整治,强化“监察管理、收费办证、督查落实、依法

查处”四线管理,及时清理乱倒渣土,有效遏制了乱倒垃圾渣土的问题。
各地还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展开专项清洁整治工作,让城乡建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济南市由于老城区范围广大,旧街巷数量众多,约有二千五百多条背街小巷,相当一部分存在“路不平、灯不亮、污水冒溢、垃圾遍地”等突出问题,为此,济南市从铺平群众脚下路、点亮百姓门前灯等点滴小事做起,按照“分类实施、市区并举、以区为主”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背街小巷整治活动,整治街巷二千五百条,基本完成市区范围内背街小巷整治,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诚赞许。临沂市在旧城区整治改造中,以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为重点,编制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区别不同类型的旧城片区,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治改造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2)规范城乡公共秩序。各地不断规范城乡公共秩序,加强城乡公共秩序管理,对便民小市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进行了专项整治,从而优化了公共环境,提升了城乡文明程度。一是大力开展便民小市场规范建设工作。烟台市莱阳市规范设置了多个便民小市场,同时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对城区内的乱摆摊点、店外经营、马路洗车场、露天烧烤、大排档等违法占道经营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道路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及占道经营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关闭城区内占道夜市,主干道两侧的占道摊点和店外经营现象已基本清除,实现了退路进厅、退路进市、还路于民。威海市从2006年开始,在市区范围内实施了“亮丽摊点群”工程,组织专人对市场分布设置情况进行了摸底,深入辖区了解居民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市容市貌、居民需要、道路状况等各种因素,以方便市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对亮丽摊点群进行合理科学布局,通过在新闻媒体、广播等多种渠道统一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亮丽摊点经营者,流动经营改为定点经营,成为居民的便民点和服务点,解决了部分路段特别是车站、码头、旅游购物景点等窗口单位和游客集中的区域市场少、距离远、市民购物不便等问题,使经营秩序得以规范,城市形象得以美化,执法管理效能得以提高。从2005年以来,潍坊市寒亭区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区,开始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并在资金支持、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配套政策,一系列现代化的加盟店、连锁店不断涌现,既使是在乡村,农民也能享受到良好的购物环境。二是深入开展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治理活动。山东省各地实施了道路安全畅通工程,开展交通安全“五进”和城市交通“三让”活动,诞生了一批“文明交通示范街”、“文明交通示范车队”。青岛市深入开展交通“三让”活动,教育汽车驾驶员积极承诺开“三让”文明车,在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行业中,开展“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服务文明、管理文明”五大文明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通过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开展整治“三乱”集中执法日活动,对机动车乱道抢行、行人乱穿马路和车辆乱停放等“三乱”问题,实行严管重罚。济南市实施畅通工程,规范动态静态交通管理,完善诱导系统和标志标线,加强以新建、改建道路为重点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施建设,新建和整合停车资源,规范路旁停车秩序,查处无牌照车辆上路营运,完善交通设施,实施路段改造,消除事故隐患。烟台市莱阳市邀请专家对城区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科学规划,对城区主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高标准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路口进行整改,增设交通安全标志,对机动车辆无证无牌上路、人车混行、客运车辆不按规定行车、占路摆摊设点、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章行为,采取昼查与夜查相结合,定点与巡逻相结合的办法,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交通违章行为,使城区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二)推动自然环境保护

近年来,为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山东省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促进协调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润物细无声——树立和提高环保意识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山东省注意倡导人们树立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教育和宣传活动,使环保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正可谓“润物细无声”,在教育活动中逐步提高了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山东各地积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坚持普及化、大众化的教育原则,着力将生态道德教育普及到全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全方位教育,教育内容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建立起广泛的教育网络,努力使环保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人。烟台市海阳市对各中小学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各中小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环境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及其它学生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会等教育方式,充分借助校园网站、广播、简报、黑板报等教育工具,通过征文、演讲、书画、汇演等比赛形式,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增长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参与环保行动。青岛市环保部门紧密配合辖区内各学校环境教育的开展,以开展“渗透式”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为主线,坚持“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载体,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明显成效。临沂市苍山县、菏泽市牡丹区运用多种形式对新入学中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济宁市嘉祥县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教育,利用培训班等形式定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学习,使其掌握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为顺利开展环保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注重学校环保教育,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环保课堂、环保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以课堂渗透教学为主,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辅的学校环境教育,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工作,努力普及全县的环境保护教育。临沂市郯城县、沂水县等地纷纷启动了“全民环保教育工程”。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