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加强文化建设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现时代,文化和经济、政治越来越相互交融,文化力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变得举足轻重。文化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愈来愈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化产业作为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山东省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推动文化事业繁荣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启动了省城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1.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文化管理体制等主要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分步骤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调整布局、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改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体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山东积极稳妥、科学规范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出版、文艺院团等行业组织)转企改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第一,报刊行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各报业集团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在新组建的集团中建立了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机构重组,进一步完善了集团管理体制,对宣传、经营进行专业化分工,分别建立专业化的业务组织,形成集团的基本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使集团内逐步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形成了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长效机制等。这些事业单位在成功改制后,已逐步显现出新的活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将对新的报业集团的组建和山东省期刊业的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第二,广播电视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近年来,山东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目前,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已拥有7个省级广播频率和8个省级电视频道以及4个付费电视频道,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已形成了卫星、地面、有线、无线混合覆盖网络,广播电视节目创(制)作生产不仅满足自己播出的需要,而且每年向中央台供稿名列省级前茅,并有一大批优秀节目和影视剧获国家级奖。在完成宣传任务的同时,广播影视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第三,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逐渐铺开。山东出版集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健全完善集团领导体制,整合集团内现有的选题、美编、印刷、发行等资源,积极探索用人与分配制度上的“一社两制”,完善项目负责制,建立符合出版市场规律、适应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的出版运行机制,逐步进行集团所属印刷厂、新华书店、物资公司等的改制工作,明晰部室职能,优化人员配置。

(2)稳妥进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近年来,山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方面努力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激发自身活力,使文化企事业单位呈现勃勃生机。在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各地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济南市图书馆在改善服务方式、深化内部改革、完善相关机制上下工夫,做文章,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机制改革,有效提高了公共图书阅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济南市吕剧院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用人和评聘分开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演艺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优秀作品和优质服务占领市场,赢得群众。青岛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转换机制,增强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活力。淄博市对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艺研所、蒲松龄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大投入,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活力,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服务成本;泰安市、莱芜市在电影发行、艺术培训、演艺市场等方面大力改革开拓,积极培育农村演出市场,演出场次逐年提高。

2.群众文化工作扎实有效

一直以来,群众文化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成为山东文化事业的一大亮点。目前,受中宣部、文化部表彰的先进县近三十个,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共二十三个,总数列全国各省、市、区首位。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活动为总抓手,全面推动基层文化工作的“四基”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基本形成了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已经制度化、经常化。先后组织了“千里海疆文化长廊建设”、“蒲公英计划”、“科教电影千片进村”等多项基层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使全省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娱乐日益升温,各种明星演唱会、综艺演出、原创歌手大赛、舞会、选秀活动、时装展示活动等花样繁多;包括芭蕾舞、交响乐、话剧、京剧等各种形式的高雅艺术演出也逐步增多,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山东各地积极探索高雅艺术走向市场、走向大众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和欣赏高雅艺术;以广场文化、文化下乡和业余文艺创作演出为龙头,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省遍地开花。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基础设施,广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的作用正日益凸现,据统计,全省现有冠名广场三百多个,广场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继在泉城广场举办了省暨济南市大型广场演出后,全省各大广场全面启动了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和消夏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文化活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青岛市举办的“啤酒节”大型文艺晚会,临沂市举办的“书圣文化节”、聊城市举办的“江北水城文化节”等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文化下乡是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多次组织大型文化下乡活动、下乡文艺演出活动,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引导各地农村发展庄户剧团、为农民送书、援建乡村图书室、赠送文化器材等,这些活动对于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自觉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山东省群众文艺创作基础雄厚、佳作不断,在近年的全国“群星奖”和“蒲公英奖”评选中,山东屡获金奖银奖,在全国名列前茅。

3.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山东省一直高度重视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优美的精神食粮。据不完全统计,在山东省近几年组织创作生产的上千件各门类文艺作品中,有百余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在全国或国内区域性重大比赛和评奖中获奖。其一,在影视剧制作方面成果突出,被称作“鲁剧现象”。“鲁剧”一向以思想深刻、制作精良、张扬真善美的艺术特征为业界和全国观众所瞩目,在中国影视剧制作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大法官》、《誓言无声》、《大染坊》等大量影视佳作的涌现,充分展示了山东影视剧创作的雄厚实力,把“鲁剧”创作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山东赢得了荣誉。《女子监狱》、《大染坊》、《好爹好娘》等连续剧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特别是《大染坊》收视率一度创央视一套收视率新高,大大提升了“山东电视剧”在全国的影响力。《誓言无声》、《大法官》、《首席执行官》、《大染坊》、《好爹好娘》、《上学路上》分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鸡奖”等国家级大奖。其二,各专业艺术团体围绕繁荣艺术创作这个中心,实施精品战略,实现了新的突破。由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吕剧《补天》被评为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济南儿童艺术剧院和济南市文化局创作的儿童剧《宝贝儿》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实现了山东省在艺术创作上的历史性突破,这两个精品剧目在全国巡回演出多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菏泽地方戏剧院创作的《山东汉子》、青岛市话剧院创演的大型革命历史儿童剧《二小放牛郎》,进入了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预选剧目,《二小放牛郎》还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和“全国儿童剧目展演”金奖。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在北京获得全国民族交响乐决赛铜奖,这是山东省在全国器乐作品大赛中取得的最高荣誉,填补了山东省交响乐作品30年来没有在全国获奖的空白。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