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合金”铸就山东精神
文章来源:十一运会官方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9-26
辉煌60年·精彩山东②
十一运官网讯 (记者 李海燕 )自古以来,齐鲁大地就是地灵人杰、群贤荟萃之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60 年,山东更是一片英模辈出的沃土。山东人,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山东精神,是60 年山东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罗盘指针。
最具影响力的精神产品
山东人,这是个令人骄傲的称谓。
在刚刚结束的迎接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双百”人物评选中,山东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19 位山东籍人士入选“双百”,入选人数居全国第二位。
提起山东,不少兄弟省份的人总会竖起大拇指说:山东出英模!这是令山东人自豪的评价。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走过的光辉历程,先进典型、先进群体层出不穷。
革命先驱、抗战英雄,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少不了齐鲁儿女的身影;从郝建秀工作法到振超效率,普通的山东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奇迹;焦裕禄、孔繁森、王乐义、崔学选……一脉相承的为党为公、无私奉献精神,给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了生动的注解;张瑞敏、周厚健、孙丕恕,这些现代企业的领头人锐意创新,带领山东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沂蒙红嫂、张海迪、韩素云、李淑敏,共同铸就了自强不息、大爱无疆的山东女性形象。不仅个体,九间棚党支部、山东电力、济南工行、济南交警这样的英模群体,更是将一种精神内化为整个行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标准。
正如山东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总结的:山东典型数量多、水平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在全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多年来,山东的全国性重量级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表彰,而且叫得响、立得住的先进典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被称为典型宣传的“山东现象”。
山东人,确实担当得起全国人民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因为关键时刻,总有齐鲁儿女挺身。抗战时期,沂蒙红嫂的乳汁,救活了不知名姓的中国战士;“ 非典” 时期,山东人生产的蔬菜、粮食,山东人身上抽出来的热血,源源不断输送到首都北京;汶川大地震,山东出人、出钱、出物,就连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的 10 位农民,也开着农用三轮车,带着煎饼、蒜薹,历尽艰险,奔赴灾区救灾,成为无数自发前往灾区的山东志愿者的代表。
如果说,身为制造业大省,山东制造、山东创造向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了大量优质的物质产品;那么,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的山东英模,则是山东在文化和精神领域向全国和世界输出的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产品。
与时代脉搏和谐共振
从19 位杰出代表,到代代出英贤的英模群像,也许有人会问,江山代有人才出,为什么总是山东?
层出不穷的英模,其实只是千千万万山东人的形象代言人,他们身上,传承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经历了革命文化之火的淬炼,汲取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才冶炼出“山东精神”的“合金”。这种“合金”,支撑着英模的精神内核,使他们在不同年代、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生际遇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提起“大棚蔬菜之父”、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人们首先为他的人格魅力感染。在他的身上,山东传统文化中的淳朴、忠厚、孝义等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深受齐鲁传统文化熏陶的山东英模,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决定了他们的言行可亲、 可信,其影响力自然久远。从张海迪到朱彦夫,人们懂得了什么叫自强不屈、百折不挠;从王廷江到刘运库再到刘坤洲,人们了解了何谓顾全大局、先人后己;从严力宾到孟祥宾,人们记住了什么是保家卫国、舍己救人。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沂蒙人民就是用这种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小推车推出了革命胜利。那时,八百里沂蒙,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到了1983年,在家务农的汶上县南旺镇十里闸东村农民韩素云,为了支持参军戍边的未婚夫倪效武安心服役,未过门就主动搬进未婚夫的家,毅然挑起了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作为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祖辈、父辈们的革命境界,对革命的忠诚、建功立业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成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代又一代山东人身上生根发芽。
在山东典型的身上,同样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所谓时势造英雄,不同的形势、任务,需要不同的人来唱响风格各异的时代主旋律。事实上,典型的涌现,总是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60 年来,山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各项事业都走在全国前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东适时推出了许多闪耀着时代精神,适应时代需求,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典型。也正是因此,这些典型才能深入人心,很快在全国、 全省宣传普及开来,发挥示范领路的作用。
在2007年的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人们用“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这 20 个字,概括了新时期的山东精神。对此,山东省委党校的王培芝老师和吕本修老师不约而同地认为,山东精神首先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是多种优秀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聚合;山东精神还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地孕育、提升、凝华。而英模群体作为山东精神的实践者,他们首先把山东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实质身体力行,同时又是山东精神的外化者,成为山东精神在现实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典范和标杆。
凝聚人心的精神旗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山东的发展,正是以山东精神为发动机和指南针,引领山东在向经济文化强省迈进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山东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组成了群星璀璨的英模群体,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山东精神,对山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凝聚、引导的作用。
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谋求发展,是山东60年来的主旋律。山东的英模们,以自己的力量成为这曲主旋律的领唱者。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莒南厉家寨的农民开山劈石、战天斗地争取农业丰收。1957年 10月9 日,毛泽东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厉家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瑞敏用13年时间,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发展为年销售额 162 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而创新,正是张瑞敏的法宝和海尔文化的核心。青岛港普通工人许振超,靠自学成才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胡锦涛总书记称他是“ 全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这些英模人物和群体,不仅是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更用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为山东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山东精神,同时担负着为山东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持、道德规范、精神支柱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社会上蔓延的“精神滑坡”和普遍存在的迷茫情绪,山东适时发现了张海迪这一典型,并推向全国。张海迪身上蕴含的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等精神,使之迅速成为广大青年乃至全社会的楷模。同样,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大学毕业后赴山区义务支教的徐本禹的出现,起到了凝聚人心的精神向导作用,提醒世人,这个世界,还有远比物质和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在星光灿烂的山东英模群体中,党员干部占了很大比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600万元资产献集体、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榜样王廷江,还有刘运库、李淑敏、王乐义、刘坤洲……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背后,有着共同的属性——党员干部。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和坚强党性,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品格和带领群众致富、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正是山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共产党员先进性、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
60年风雨兼程。 如今,山东正向着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迈进。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希望山东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山东精神,既是过去山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瑰宝,又是今后山东再创新辉煌的内源动力,更是山东今后发展的精神旗帜。
编辑:胡顺伟 |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