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齐鲁文化经典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齐鲁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学术的重要发源地,名家辈出,典籍丰硕。《汉书·艺文志》所列诸子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山东大都有著名代表人物,而且对中华元典的创造、整理、保存、传播、研究的贡献巨大。用典籍形式将该民族的“基本精神”加以定型,这种典籍可以称之为“文化元典”。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首推《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经”。齐鲁文化犹如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川流不息,奔腾延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山东人,孕育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作家与作品。

(一)齐鲁历史文化经典
《春秋》,据《孟子》、《史记》等书记载,《春秋》是孔子在原《鲁春秋》的基础上加以改写或修订而成的,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春秋》一书寄寓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字字句句含有很深的微言大义,因而连讲它的“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也随之上升到儒家经典的地位。

《易传》,又称《十翼》或《易大传》。《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对《易》深有研究,“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这是孔子作《易传》的明确记载。《易》原是一部卜筮之书,在孔子以前即已存在。孔子对《易》如此爱好,据说不是为了卜筮,而是因为《易》含有深刻的哲理。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易传》,可说是彻底改变了《易》的性质,使其从卜筮之书一变而为孔门哲学经典。帛书《易传》的出土就说明了这一点。《易》的流传在秦汉间未曾中断,到汉代便已与《易传》合订为一书。

《左传》,又称《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人左丘明所作。据考证,约成书于公元前5至4世纪之交。在经学史上,《左传》是古文学派的重要经典,因其以史事讲解《春秋》而著称。它不但比《春秋》多记载了17年的历史,而且叙事远比《春秋》详细、完整、生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

《国语》,据《史记》记载,《国语》和《左传》一样,也是左丘明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共21卷,分别记述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约前967—前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

《孙子兵法》,春秋末年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作。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在帮助吴王阖庐图霸代楚之始,曾进献其所著的兵法13篇。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多残缺不全,但仍可看出现存《孙子兵法》的大致眉目,例如,13篇的文字都见诸竹简,已发现的篇名也和今本基本相同等等。《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曾以其光辉的军事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在国际上也被尊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膑兵法》,孙膑作。《汉书·艺文志》称之为《齐孙子》,著录89篇。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竹简,共30篇,约11000余字。该书的重出,为中国古代兵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史料,证明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堪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等。据记春秋末年齐国军事家田穰苴作。该书成于战国初期,共155篇,后多亡佚。该书主张以仁、义、礼、让等为治军根本,是中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

《论语》,相传孔子死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共同纂辑成书,时间约在战国初期。《论语》是记载孔子的言论事迹兼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多角度较完整地表现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感情,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其性格形象,是后人研究孔子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在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孟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孟子见其主张不为世用,便“退而与方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说明,《孟子》书虽然有“万章之徒”参与写作,但主要还是孟子自己完成的,即孟子在世时已成书。《孟子》仿效《论语》,都是积章成篇、集篇为书,阐发哲理、表述社会政治见解的语录体著作。书在宋代甚受推崇,不但由子部上升到经部,而且被列入“四书”,取得了几乎与《论语》并列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有极大影响。

《管子》,管仲作。根据研究,现存《管子》书包含部分管仲遗著;还有几篇记述了管仲的言论事迹,当属管仲后学根据齐国典籍整理而成;另有部分篇章基本上是战国中期的作品,可能属于稷下先生们的创作;也有一些篇章似是秦汉间人增益的。该书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主要以政治经济为主,兼及哲学、军事、法律和自然科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齐国文化传统。

《晏子春秋》,晏婴作。从书中若干篇章记晏婴临死和死后之事,以及直以“晏子”相称等内容来看,当非晏婴自著,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主要取材于齐国典籍及《左传》和有关晏婴的民间传说,部分地反映了晏婴的为人特点及其思想。该书虽记言多于记事,但因其为单个人物的历史作传记,开后代《史记》、《汉书》等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影响深远。

《墨子》,墨翟及其弟子包括墨家后学合著而成。《墨子》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墨经”尤为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宝典,在力学、数学、光学等许多领域遥居领先地位。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所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在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重要地位。

《中庸》,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所作。《中庸》在汉代是《礼记》中的一篇,到了宋代,《中庸》和《礼记》中的另一篇《大学》被列入“四书”,遂被尊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