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坚持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统筹的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促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和谐的发展格局。

(一)统筹城乡发展

像城里人一样拿退休养老金,报销医药费,还能在家门口坐公共汽车走走亲戚,这些以前让乡下农民想也不敢想的事,眼下开始在山东部分市县变成现实,农民、市民之间的体制藩篱逐渐被拆除。虽然差距依旧存在,但道路正在开辟。经济突飞猛进的山东已经高高擎起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旗帜。
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02年以来,全省粮食生产连续5年实现、单产、总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畜牧、水产、瓜菜等全面增产增收。2007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5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4985.3元,增长14%;农产品出口92.5亿美元,增长14.3%,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4。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生活的“路水电气医学”等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东部沿海道路建设

1.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以工促农。山东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的战略措施来抓。2002年,召开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明确要求从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以此为标志,全省农业产业化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省财政从2002年开始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省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予以扶持;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扶贫资金安排向龙头企业倾斜,从多种经营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省高新技术产业贴息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部分专门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等。目前,全省已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853个,实现销售收入7487多亿元,带动全省67.1%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户均增加年收入1381.64元。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后,积极扶持农业,让利农民。近年来龙头企业累计向农村投资76.2亿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起步的。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产品质量、基地规模、利益连结等新的矛盾和问题,省里及时进行引导鼓励,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引导农民自愿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合作社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标准、批量的农产品原料,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农户+合作组织+公司”等组织模式。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下连农户,既组织农民生产,又负责为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原料,使分散的农民更加有序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产品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增值。肥城市孙东村有机蔬菜生产合作社组织农民统一标准,连片种植,保证了蔬菜质量达到进口国家的严格标准,其他村纷纷仿效,短短几年,全市有机蔬菜面积扩大到12万亩,成为全国有名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莱阳市胜鹏食品有限公司牵头与236个养鸭大户联合成立胜鹏肉鸭养殖合作社,通过“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平均每只肉鸭加工后增值3元,每户社员纯收入达1.6万元。目前,活跃在全省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5万个,带动农户349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7%。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菜篮子”产品、优势产品和出口产口为重点,先后组织制定标准560多项,地方规范1700多项,使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目前全省农业标准化基地达到430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分别达到8503亩、6703亩和303亩。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发展到100个,初步形成了以省部级检测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性检测中心为补充,市县级检测机构为骨干的检测体系。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309个,绿色食品904个,有机食品270多个。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