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加强社会管理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关系和谐融洽,是和谐山东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各级各部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着眼于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健全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一)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山东建设的必然要求。全省各级政府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系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实现政府工作提速,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主体,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抓手,以提高国有企业控制力、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全省需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40户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全部完成了股改工作。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的进展,其中钢铁集团重组取得进展,由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和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国有产权划转重组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在济正式挂牌成立。重组后的山东钢铁集团总资产位于全国第二,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主辅分离有序推进,省管企业中200个需分离改制的辅业单位中,119个辅业单位的主辅分离改制实施方案已得到批复。临矿、肥矿、潍柴、鲁抗和新华制药等5户企业基本完成了辅业改制任务,妥善分流安置职工2.2万人。国家下达我省的125个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中,98个项目已破产终结。目前,全省国有企业改制面接近90%,其中县域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二是推进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省委、省政府2004年6月成立省国资委,确定由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对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初步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构建起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和企业三个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开展了省属企业“董事会试点”、省管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试点。到2007年底,省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46亿元,增长21.8%;资产总额达到4641亿元,增长19.3%;其中,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的省管企业达到13户。三是实行政事分开,全省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以及省属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意见、省属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岗位管理试行办法、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和考核试行办法等六个配套文件。调整整合了一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推进一批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烟台市对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采取改制转企、合并改企、撤销分流等形式进行了改革,先后有337个事业单位、1.4万多名在职职工转入企业,有70%的事业单位推行了全员聘任制,12万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了竞聘上岗、聘约管理。

2.以政府工作提速为抓手,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实施政府工作提速,是山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大亮点。2003年3月,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工作提速的通知后,全省各级各部门把提速作为推动工作的总抓手,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以提速应对挑战,以提速促进发展,将提速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大力裁减行政审批项目。全省行政审批项目在2001年由1800多项压缩57%的基础上,省级设定、省级审批项目再精简46.5%,目前仅剩47项;省级设定、市及市以下审批的项目也作了大量压缩。国家分两批公布取消1200项审批项目后,各级政府据此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压缩幅度普遍达到50%左右。二是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办公,做到“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有效防止了行政审批的“体外循环”,提高了办结效率,各地还对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项目,实行充分授权,凡是进入服务中心的单位确定一名负责人,全权负责本单位审批项目的核准。目前全省已有16个市、119个县(市、区)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7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中,有43个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济宁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部门达到42个,开设了58个服务窗口,承担了259项审批项目(占市级保留项目的90.3%),与审批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也集中在大厅办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三是精减和规范政府机构。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进一步明确界定部门职责分工,理顺职责关系,着力解决政府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各级政府撤销了各类工业和商业、物资等主管部门,其行政管理职能并入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府机构规模相对缩小,政府机构编制得到较大幅度精简,设置更加合理。通过改革,省和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分别精简了31%、18%和25%;行政编制分别精简48%、23%和21%,政府机关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和监督体系。在认真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力量监督政府的工作得到加强,省市县三级普遍设立了行政效能投诉电话。同时,加大了对行政审批不规范、违反政务公开制度和服务承诺、滥用行政执法权力、行政不作为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自开展政府工作提速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公务员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机关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据抽样调查结果表明,96%的人认为省政府部门和中央驻鲁单位提速工作取得了成效,其中60%认为取得很大成效;93%的人认为各市人民政府提速工作取得了成效,其中56%认为取得很大成效。政府提速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3.实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全省各级政府以基层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以及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强化公开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全省大部分市都通过市长公开电话、政府信息公开栏、政务网站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公开。潍坊市从2003年8月起,对原有的市长公开电话进行整合提升,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呼叫系统,建立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共有21个受话席位和59个网络单位、230多个受话点,实行全天24小时运行。电话开通以来,共接听群众来电近百万个,平均日受话3000多个,处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反馈率100%。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打造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全省开通了“中国山东”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省政府机构设置、部门职责、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监督措施等有关情况,省政府的重要规章全文在省政府门户网站上登载,大力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公开,网上审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建立健全了社会公示、听证以及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有关会议制度。对省政府拟出台的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政府规章草案,及时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从2005年开始,实行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政务信息,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将政务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各级民主评议行风的重要内容,每年进行考核评议,对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或在政务公开中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进行认真查处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济南市自2006年以来,通过开办政务监督热线,邀请市政府54个部门和市内5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走进直播间,公开承诺优化发展环境措施,与企业和群众直接对话,现场解决问题。热线开播以来,共接听电话3600多个,解决问题近800个。烟台、威海等地坚持每年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政府机关特别是政务公开事项认真进行评议。淄博市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乱收费和工作乱作为案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曝光,严肃处理。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