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统筹协调中谋求新跨越
文章来源:十一运会官方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9-29

  十一运官网讯 (记者 盛  刚) 60年沧桑巨变,一个以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在齐鲁大地凸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筑强省建设新的战略载体,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项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从追求均衡到统筹协调

 

  从区域发展的视角看,山东就像整个中国经济的缩微版。纵观60年区域发展轨迹,山东经历了由追求地区间均衡发展到梯度不平衡发展推进,再到统筹协调发展的演变。

 

  新中国初期,山东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1952年的三次产业之比为 67.4:16.6:16.0,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且多集中在沿海。为改变沿海与内地布局畸重畸轻的格局,同时也鉴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需要,我省的工业布局着力由沿海向内陆推进,以内地工业作为战略重点,以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作为战略目标。

 

  省社科院财政和金融研究所所长袁红英指出,这种均衡发展战略,强调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地方工业自成体系,追求地区经济同步发展,但由于忽视各个区域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实现的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区域均衡。

 

  与中国大部分省份一样,山东真正崛起的历史节点也在改革开放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种子播撒在齐鲁大地,冲破体制束缚的山东人开始奔向致富路,对外开放尤其让沿海地区的区位和发展优势尽显,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快速崛起,我省迅速发展为经济大省。

 

  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在加速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并带动整体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造成了东西部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从上世纪80 年代起,我省即着手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从 80年代“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90年代“全面开放、梯次推进”,这些战略在强调梯次推进的同时,对横向联合、共同发展予以更多关注。

 

  进入新世纪,山东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力挺进,也迈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步伐。从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战略,到构建“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再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载体,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山东不断思考和更新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一系列科学合理,更具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为区域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实现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指导和政策调控。

 

  到2008年,我省三次产业之比为9.6:57.0:33.4 ,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格局的重大转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城镇化率达到47.6% 。如今,“陆上山东”、“海上山东”、“海外山东”三足鼎立,支撑起“大山东”框架。区域内,以县域经济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2004 年,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节点。

 

  西部突破菏泽——这一年,该市三大产业结构为 37.4:40.3:22.3,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这成为菏泽经济结构转化的历史转折。东部突破烟台,2004年,烟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在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的经济增长速度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也是在这一年,中部突破济南,确定了“省会经济”新思维,与半岛城市群相呼应,省会经济圈建设提上日程。

 

  “三个突破”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省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的迅速崛起。2004年,山东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创下近10 年来的新高,而且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预期目标。

 

  在“点”上实施“三个突破”的同时,还在“面”上启动“双30”工程,对 140 个县(市、区)中的前30 个经济强县和后 30个欠发达县组织对口帮扶,通过“促强扶弱带中间”,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县域经济呈强者更强、“弱者”快速发展、中间县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

 

  省委党校袁永新教授认为,着眼于协调发展,选取那些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的区域,取得重点突破,是山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妙笔。我们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但全面发展并不是没有重点,必须选准突破口,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也不是同步发展,搞齐步走,而是要从东西部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结合的基点,既放大优势,又拉长“短板”,在大区域内配置优势要素,在大市场上实现互补共赢。

 

  无论是改革开放早期,促进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还是近年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加快发展鲁南经济带,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省会经济等,虽然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战略侧重点,但无一不是在抓住关键环节,打造重点区域,引导各地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最终实现整体合力向前使劲,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

 

  打造“一区三带”启动“蓝色引擎”

 

  山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给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山东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以经济为纽带的大区域融合竞争形态,正在催生一个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放眼长远,统筹海陆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必然选择。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这个语境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注定成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山东发展的巨大优势在海洋,深厚潜力在海洋。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认为,山东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 蓝色资源”产业优势特征明显,区位条件足以在全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沿海“三大五小”的沿海发展格局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占有十分独特和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继6月底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已于8月17日启动。据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与以往不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既是区域规划,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关系沿海各市及内陆腹地的发展。

 

  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在胶东半岛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同时,加快省会济南的建设发展,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区域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山东立足全国区域战略大局和自身优势、特点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

 

  这一战略把我省各大经济板块有机整合,使区域经济特色更加鲜明,比较优势更易发挥,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用更加突出,发展腹地和资源空间更加广阔。面向大海,海陆统筹,一个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产业互联、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的新山东已经呼之欲出。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