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迅速崛起的工业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经济“十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工业总量大幅增加,工业结构显著改善,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迅速崛起为全国第一工业大省,取得了长足进步,创造了辉煌业绩。

(一)山东工业的长足进步

1.经济总量大幅提高。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净增19063家,突破3万家,达到31331家,比2001年翻了一番多;资产总额达到26251.5亿元,是2001年末的2.5倍;完成增加值11122.8亿元,实现利税4283.6亿元、利润2633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3.8、4.1和4.6倍,增加值绝对额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位,利税、利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30.8%提高到2006年的50.9%。

2.工业结构显著优化。一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0——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拥有的资产由8300万元上升到8800万元,平均销售收入由6900万元上升到1.2亿元;5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12个增加到50个,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由6个增加到28个。到2006年,山东拥有国家统计局认定的大型工业企业310家,居全国第一位。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到2006年末,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51家,比2001年增加15家,居全国首位。同时,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汽车等领域建立了7家行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已逐步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平台,相继开发出了海信的“中国芯”、东岳化工的离子膜、潍柴的欧Ⅲ“蓝擎”发动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深化产学研联合,合作形式由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向共建研发中心、技术入股和资产重组等深层次拓展,合作领域由国内合作向国际合作发展,每年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0多项。2001——2006年累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4595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项目7200项;完成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创新项目280多项。

三是制造业水平大大提高。汽车、造船、工程机械、冶金、化工、农机、造纸、计算机、家用电器、食品、服装等工业不论规模还是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先进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2005年,钢铁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造船生产能力200万载重吨,农用车生产能力300万辆,玻璃生产能力4000万重量箱,造纸生产能力1000万吨,棉纺加工能力1600万锭,冰箱、空调、洗衣机生产能力都超过800万台。特别是轿车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产业配套体系,圆了山东人造轿车的梦想。2000——200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76%上升到83.1%,2006年进一步达到83.4%。
四是山东工业名气大了。2006年,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87个,比2001年增加175个;拥有驰名商标95件,比2001年增加85件;“海尔”在2003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评比中居第95位,成为全国第一品牌;全国353种重点工业品中,山东有140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家用电冰箱、机制纸及纸板、化肥、轮胎、水泥、农机、工程机械、重型车、轻骑摩托车、食用植物油、纱、布、建筑陶瓷、黄金等50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3.工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第一,由依赖资源办企业向依靠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发展企业转变,技术进步在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2000——2005年,全省科研开发的能力大大增强。从工业领域来说,全省工业企业每个月就能开发新产品近1000个,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十五”期间净增加5个百分点。换句话说,与一年前相比,每四个产品中就一个是新产品;与五年前相比,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几乎都变了样子。五年内,全省工业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800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5倍。2005年建成投产的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73个,目前和在建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782个,总投资2600多亿元。技术改造让老企业焕发了青春,让新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由地方投资上项目向配套引进先进制造能力和开发能力转变,快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实施积极的不平衡发展战略,胶东半岛已经成为承接日韩及欧美产业转移的基地,仅青岛就有76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日本川奇机车、伊藤忠机车配件、韩国蒲项钢铁、LG丽东化工、美国泰科汽车电子、上海通用东岳汽车、LG手机、三星电子等,生产技术和工艺均为世界先进水平。到2005年底,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240多户到山东投资兴业。不仅如此,台资、南方民间资本也已大量涌入山东,涉及各个领域,催熟了工业发展环境,成为中外企业投资的热土。大量资本的涌入,改变了山东国有工业占比重过大的状况。目前,全省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半壁江山。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