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发展的服务业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山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调整结构、节能减排、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力推动了全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山东服务业发展的情况与特点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山东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特点。

1.增速加快规模扩大,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至200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逐年加快,分别为10.9%、11.4%、12.3%、14.4%和14.5%,增加值从2002年的3700.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187.3亿元,增加了近1倍。2007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05.2亿元,继续保持了14.5%的增长速度,是“九五”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滞后的状况开始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济南、青岛作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城市,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72.52和1132.69亿元,增速分别为16.9%和17.8%,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8.57%和41.2%。临沂、聊城、滨州、菏泽等欠发达地区增速也分别达到18.3%、20.3%、20.3%和20.4%。

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结构层次逐步优化。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新形势提高,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结构层次趋向优化。据统计,2004年-2006年,全省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7.1%、18.9%和19.2%,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3%,比传统服务业快2.8个百分点。传统服务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新兴业态有了较快发展。2006年,连锁经营企业达到1478家,经营额达148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比“十五”初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显现。

3.运行质量与效益逐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2003年至2006年,山东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6%、29.2%、31.7%、31.4%,服务业实现税收2003年为336.5亿元,2006年达到597.7亿元,每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49%,成为各级财政的重要税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1382.3万人扩大到2006年1761.7万人,增加了379.4万人,年均增加90多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9.5%,比200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4.启动内需扩大消费效果显现,需求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全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与扩大消费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努力在扩大消费需求上取得新进展,着力在提高需求水平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山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40.6亿元,到2006年达到7122.55亿元,增加了2.27倍;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38.8亿元,同比增长18.5%,创“十五”以来最高增幅。2006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295亿元,增长2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1亿美元,增长29.9%。多年来投资、消费、出口失调现象得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增加,服务功能增强,对促进消费层次提升、满足人民需求起到重要作用。2006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量44.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33.8万人,分别为1998年的7.1倍和7.15倍,均居全国第一位。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1500所农村乡镇卫生院正在分期分批改造中。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加快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5.各级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地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扶持措施,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目前,全省17个市都研究制定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设置了工作机构,落实了引导资金;16个市建立了考核制度,15个市编制了发展规划。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