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区域经济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山东国土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因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其基本特点是由东向西梯次分布:东部比较发达,西部相对滞后,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部过渡带。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家政策由沿海向内地的时序展开,这种东中西分布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差距不断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举措,更是山东始终高度重视、紧抓不放的重要工作。十六大以来,山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
山东从上世纪80年代即着手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的同时,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适应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从“东中西”梯次推进,到“五大板块”竞相发展,再到“一体两翼”统筹把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1年,提出并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山东各地经济普遍繁荣发展,到1984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区域间差距扩大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1984年2月,山东部署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对区域差距扩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逐步形成一系列决策。1984年11月,启动沂蒙山区建设计划;1986年10月,展开区域经济开发,在东平县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首次提出“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1988年,把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为“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强调优势互补,相对平衡发展,形成总体优势,参与国内外大市场竞争。一是搞好点片开发。从1984年开始,对沿海滩涂、海岛、渤海湾岸线、东平湖、南四湖、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等,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建设。二是实行横向联合。1988年7月,出台加强东西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三是调整区域布局。1988年,作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决定,提出“油洲加绿洲,生态加发展”的目标要求。1991年,制定建设“海上山东”战略,致力于发展“蓝色产业聚集带”。四是加强省际合作。提出“四门大开”,“南联、北靠、西进”全方位联合,积极推动沿海地区搞“对外开放大合唱”和沿黄7省市经济协作带搞“黄河大合唱”。

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2年,提出并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以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为标志,山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1992年4月,山东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战略。其基本要点: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青岛为龙头,以半岛为依托,沿青、烟、威环海公路和胶济线,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努力形成全省东中西互促互动的整体格局。二是实行分类指导。东中西各有侧重,东部用足用好政策,实现率先突破,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中西部发挥资源优势,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开发“三位一体”,抓两头带中间,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平衡。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适应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九五”计划明确提出建设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四个层次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形成胶济、新石、德东、京九四条产业聚集带,发展胶东沿海、鲁中南山区、鲁西北平原三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区,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

第三阶段,2003年到2007年4月,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战略。2003年6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山东总体实现小康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入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提出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东西联动,城乡统筹,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发挥青岛龙头作用。要求青岛站在高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跨越,建设成为我国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外开放重要基地、世界知名城市,以青岛带半岛,以半岛带全省。二是推动“三个突破”。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明确各自定位,加强跨地区协作,促进东中西联动。三是规划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共8市,面积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2万人,分别占全省的47.0%和45.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及其周边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面积5.2万平方公里,人口3219.4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3.1%和34.6%;鲁南经济带,包括枣庄、济宁、日照、临沂、菏泽共5市,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人口3210.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2.1%和34.5%。四是实施“双30”工程。重点支持30个强县和帮扶30个欠发达县,抓两头带中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山东各地经济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相互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一个东中西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对此,省八届十五次全委会议作出了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海洋经济强省“五大板块”的形象概括。省第九次党代会从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战略高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五大板块”各自的目标任务,并就编制实施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区域发展政策,统筹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