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鹏出席十一运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并讲话
文章来源:大众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10-09

 

 

刘鹏同志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
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7月3日)


       
同志们:


  刚才胡家燕、段世杰同志分别宣布了调整后的组委会、纪委会人员名单和组委会办事机构负责人名单,黄胜同志向大家介绍了筹备工作情况,并对筹备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工作机构设置方案做出了说明,张建国同志也汇报了济南主赛区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我完全同意。

  自去年10月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成立以来,筹备组织工作全面展开。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筹备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十一运会筹备过程中的问题。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组委会做了大量的认真细致而且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制定了十一运会筹备工作的总体方案和各项实施方案,对今后两年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周密布署和系统安排;组委会的领导组织系统和工作机构逐步建立和健全,办公室、场馆建设部和市场开发部前期已经成立并开展工作,部分专职人员也逐步到位;项目布局工作已基本完成,全运会32个项目已全部落实到了山东省的17个地市,一些地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场馆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省、市需要新建的41个场馆陆续开工建设,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赞助”的工作原则,市场开发工作全面启动,与中石化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事宜正在洽谈中。群众体育两大工程也初见成效,完成了“一点三线”全民健身重点项目布局工作,建成了6个国家级大型健身工程和33个县级特色工程,完成了三千多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于今年1月份正式下发了《第十一届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对于运动员的注册交流,西部地区协议计分,解放军两次计分、北京奥运会成绩带入全运会的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各项目单项规程正在加紧制订中,不久也将正式征求各单位的意见。为加强对筹备工作的指导,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全运会协调小组,负责对山东方面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备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一个月前,协调小组有关人员第一次来济南,实地考察了场馆建设情况,对相关筹备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从目前情况来看,基础筹备阶段的工作任务已圆满完成,各项筹备工作整体进展顺利。

  今天我们召开第十一届全运会第二次组委会会议,一方面原因是前一阶段全国各地方党委换届,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也有所变动,因此,十一运会组委会的人员也做了相应调整,刚才段世杰同志已经宣布了调整后的组委会人员名单,调整后的人员从今天起就到位了,这将有利于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另一方面原因是运动会第一阶段基础筹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从现在开始,筹备工作将从基础筹备阶段转入到综合筹备阶段。今天的会议既是筹备工作进入全新阶段的标志,也是对“转段”工作的一次动员和布署。在回顾和总结基础筹备阶段的工作的同时,更重要是要布署和安排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运动会基础筹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和设计,而综合筹备阶段则是对规划和计划的具体落实。是运动会筹备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任务更繁重,情况更复杂,意义更重大,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下面我对综合筹备阶段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举办十一运会的特殊意义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8年奥运会工作,在筹备工作的各个阶段都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全国人民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将大大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全民体育意识的增强。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将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会空前高涨,体育舆论宣传氛围会空前浓厚。作为08年奥运会一年后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十一运会将会是全国人民继续关注的焦点,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的又一个契机。

  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人口大省,近年来正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从八运会开始,山东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贡献持续增长。山东运动员继悉尼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后,雅典奥运会上又实现了新的超越,夺取了4枚奥运金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跃居金牌榜第二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申办工作,山东的申办得到全国20多个省市体育局长联名支持,以独家申办的局面顺利得到了承办权,这也是继江苏承办十运会后第二个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外省份独立承办全运会。这既显示了山东的实力和影响,也表明全国各省市对山东寄予的厚望。与北京举办奥运会一样,山东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是抓住了一个重大机遇。这对山东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公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都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2009年又时逢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必将成为建国60周年举国庆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展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成就的舞台。

  因此,本届全运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重托,承担着为建国60周年大庆增光添彩,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步的重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举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要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精心筹划、精心组织、努力把第十一届全运会办成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一届全运会。

  二、把握新形势下举办全运会的规律,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

  全运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在党和国家关心和支持下,全运会越办越精彩,越来越有影响力。作为举国体制在体育领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全运会在集中全国的力量、调动全国体育系统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举办全运会,我们发现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不断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展示了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成就,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四年一度的全运会,既是对全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检验、练兵,也是全国人民盛大的体育盛典,极大地提高了群众体育意识,推动了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通过举办全运会,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综合性运动会筹备、组织和管理的经验,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全运会作为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体育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全运会在举办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关于市场品牌问题。从我们举办的10届全运会情况来看,虽然最近几届的东道主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手段,通过市场开发和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国际、国内的企业参与和投入全运会,但主要的资金支持还是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全运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还较差,与市场运作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重要的原因是全运会的市场品牌还没有完全建立,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还未能更大程度地通过全运会自身运作来解决举办经费问题。

  关于规模效益问题。全运会的发展,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战略调整的过程。七运会以前,项目设置涵盖了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为了突出奥运战略,从七运会开始,我们采取了“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做法,全运会的项目设置逐步与奥运会项目接轨。但随着奥运会设项的变化,近几届全运会项目设置又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有些项目我国目前竞技水平不高,效益较低,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办赛成本和压力。

  关于不良赛风赛纪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省市竞技水平的提高,全运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腐蚀着一些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官员。全运会比赛中的虚假比赛、执裁不公、使用违禁药物等不良赛风时有发生。这种体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了全运会的形象。

  关于组织管理问题。尽管我们已积累了一些举办全运会的经验,但观念和认识相对落后于形势发展,我们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全运会综合社会效益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够深入,全运会的综合社会效益还未被充分挖掘出来。有些环节组织运行的效率不高,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不够,有些项目竞赛组织的规范性、严密性还有待提高。

  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有的是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全运会优良传统基础上,把握新形势下的办赛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对全运会的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从两年多的筹备工作来看,山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把十一运会32个项目的比赛布局在山东省全部17个地市举行,通过全省各地的共同参与,既充分发挥各地体育场馆设施的作用,又带动和促进各地群众体育活动,还促进了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全省群众能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第一次把通过举办全运会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明确地写进承办协议,与全运会筹备工作同期启动了全民健身“两大工程”,让老百姓从全运会筹备之初就感受到体育健身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市场开发工作也与总局密切配合,探索新的模式。

  在创新全运会发展思路的问题上,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目标是一致的,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奋发努力,把十一届全运会真正办成“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三、认识和把握运动会综合筹备阶段的工作重点

  从现在起,十一运会筹备工作就要全面进入综合筹备阶段。作为筹备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综合筹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竞赛为主线,全面布署和落实各项工作,使各个组织系统按照竞赛工作基本要求实现对接,并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因此,我们要通过认识和把握本阶段工作的重点,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一)以竞赛为主线全面展开各项筹备工作

  体育比赛特别是综合性运动会,运动员是主体,竞赛工作是整个筹备组织工作的核心,并且贯穿于运动会筹备和运行的全过程,其它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运转。以竞赛为主线带动全局的工作,是综合性运动会筹备工作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综合性运动会的规律所决定的。

  就竞赛工作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一般来讲要包括场地器材、竞赛编排、报名注册、成绩统计、颁奖礼仪、裁判管理、电子信息、兴奋剂检查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必然与信息技术、场馆建设、新闻宣传、媒体运行、交通电力保障、住宿接待、甚至气象服务等其他部门的工作发生联系,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竞赛工作在这个系统中居于主要地位,其他工作都要服务并满足竞赛工作的需要,要按竞赛工作的进度和需要合理安排本系统的工作。

  转入综合筹备阶段,我们更要强调以竞赛为核心这个基本的要求。这决不是一句套话,需要切切实实去落实。随着筹备工作的全面铺开,比赛场地、照明、功能用房等建设要求、现场计时记分、成绩发布系统、项目电视转播、赛时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接待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与竞赛工作密不可分。要求竞赛部门提前介入并参与其中,对每一项工作要进行认真论证,统筹设计,制定流程,提出标准,并与场馆建设、信息技术、新闻宣传、交通保障、医疗卫生等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向这些部门提出竞赛工作的需求。其它部门要根据竞赛工作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安排时间、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竞赛工作的需要。

  (二)要十分注意体育场馆的统筹规划和计划问题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场地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当地体育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也间接地反映当地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和面积都比较少,人均指标就更低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以2003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为例,我国每10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是0.628个,而荷兰是457个,德国是248个,瑞士也有220个。就山东而言,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来讲,体育场馆设施的绝对数量还是排在前列,仅次于广东,但相对数量还不是很高。因此,我们要利用举办十一运会的机会,新建、改建一批场馆设施,在满足比赛的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山东各城市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全运会比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健身休闲和其他文化活动的需要。

  场馆设施建设是综合性运动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和保障工作,工作的周期长,关联的方面多,建设用地广,社会、媒体十分关心和关注。就十一运会而言,涉及山东全省17个地市130个比赛、训练场馆设施,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光新建一项就需要41个,还有18个场馆需要进一步维修和改造。如此巨大的工程,不仅投资大,而且有的还涉及用地拆迁等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容易成为热点或焦点问题。因此一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全面考虑场馆建设的综合效益,要提倡举办“绿色、环保、节约”的运动会,在保证符合比赛规则、满足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节能环保的问题。5月25日,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并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强制性措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被誉为“阳光事业”的体育事业,一定要率先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场馆建设之初就要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我们建设的场馆不仅要节能,还要尽可能减少光、噪音等污染,为运动员和群众提供良好的比赛和健身休闲场所。第二是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问题。为体育比赛设计的场馆,一般具有专用性强、使用成本高,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的特点,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好的、较系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比赛是暂时的,赛后利用才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去考虑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现在起就注意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避免出现赛后因运行成本过高而入不敷出、甚至闲置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在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使其能充分发挥群众日常休闲健身、各类文化会展活动的作用。第三是要注意节俭。要尽可能的利用现有场馆设施,能改建的不新建,能临建的就不搞永久的。同时,场馆设施的功能除了要满足比赛的基本需要外,应该以简单实用为主,不要追求奢华,贪大、求洋、求全,不必要的修饰和功能能免则免,尽量节约投入,降低成本。第四,还要注意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的建筑风格相适应,不过分地追求大、新、奇。

  (三)要及早着手市场开发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全运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对于缓解举办地资金压力,促进举办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持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体育总局与山东联合成立了全运会市场开发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市场开发工作。市场开发工作以山东为主进行,体育总局主要负责做好协调、服务、支持、配合等基础工作。这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采取由体育总局和承办方共同开展市场开发工作,通过发挥双方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全运会的资源,从而扩大全运会的影响力,提高全运会的内在价值,提升全运会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并投入全运会,实现全运会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十一运会市场开发工作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几乎同步展开,压力相当大,任务相当艰巨。进入综合筹备阶段,有关部门要做好总体方案的制定、赞助企业征集、市场启动、宣传、营销等工作。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和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原则,一方面要把市场开发的意识贯穿于全运会整个组织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有科学全面的品牌意识,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利益,不能因为过度开发而影响全运会品牌价值,损害全运会的形象。

  (四)要做好综合筹备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

  综合性运动会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目是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通过让公众了解运动会筹备和举办情况,使公众更加支持运动会。健康的舆论导向,有利于群众理解和认同举办运动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体育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要,引导群众支持并参与运动会;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利于扩大举办地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综合筹备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早期介入场馆建设和市场开发等工作。根据体育比赛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帮助有关部门做好新闻中心、比赛场地信息发布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对于媒体坐席、电讯接口、信息传递手段等硬件设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要尽快启动吉祥物、会徽、会歌等十一运会标识物的征集和确定工作,为市场开发工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十一运会筹备工作中新闻宣传的原则和尺度。进入综合筹备阶段,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及时、客观向社会宣传和介绍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宣传的越多、讲的越大,效果越好。比如在场馆设施建设中,对于场馆建设的投入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外报的数字越大,就表明工作力度越大,领导重视程度越高。还要考虑群众对承办运动会的认可程度,不能给群众造成一种办运动会就是花钱的假象。因此,组委会在对外新闻发布的时候,要慎重,要有分析,特别是要把体育比赛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方面用地、资金投入的情况区别开,不能混为一谈,不能把什么建设项目都戴上全运会的帽子。同时要引导媒体注意报道的技巧和分寸,既要事实求是,又要概念清楚。

  (五)要注意加强组委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综合筹备阶段的任务就是围绕竞赛工作的重点去落实各个系统的工作,实现各个系统之间最大程度的协调,为完善运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规定的时间结点上,如果某一环节或部门的工作没能按计划完成,将会影响到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如场馆不能如期竣工,就会影响到器材设备的进入和调试,影响到部门之间的衔接、磨合,最终可能影响到赛前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因此,要特别强调组委会各单位、各部门和各个筹备工作系统之间的工作协调。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一方面要有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总局协调小组及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山东方面的指导与协调工作,山东方面也要加强内部的协调工作,包括组委会各部门之间、各个赛区之间和各个项目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分清职责的基础上,要建立制度层面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渠道,协调工作不能仅靠领导部门或领导同志亲自来做。另一方面,整体性和统一性是综合性运动会筹备组织工作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树立全局意识,整体意识,要服从指挥与调度,不能各自为战,各行其事。第三,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综合性大赛的组织运行经验,结合山东的情况创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只有从制度层面的保证和认识层面的到位,我们筹备组织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度团结、高度协调和高度效能,才能圆满完成综合筹备阶段预定的任务和目标。

  进入十一运会综合筹备阶段,各项筹备工作将更加具体,要尽快落实相关机构和人员。这次组委会会议成立了20个部室,在时间上早于以往任何一届运动会。下一步要根据筹备工作的需要,逐步实化各个机构,专职人员逐步上岗,做好本部门规划设计、人员培训和组织实施的工作。

  (六)要正确处理好办赛和参赛的关系

  处理好办赛和参赛关系,是综合性运动会的东道主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承办者,要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筹备工作,为全国的运动员搭建一个公正、公平的竞赛平台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作为参赛方,要提高竞技体育的实力,在十一运会争取好的成绩。这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过程和目标,要建立目标责任明确、分工清楚、互不交叉的办赛和参赛组织团队,集中精力抓好各自的工作。

  东道主的参赛工作,必然受到包括本省在内的各省市高度关注,必须强调全面认识全运会的参赛价值。首先要立足于提升自己的真实竞争力,通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新训练思路、提高训练水平,进一步提升运动队伍的实力水平。同时还要强调不能唯金牌论,要把精神风貌、道德素养、文明礼仪作为参赛的重要标准。东道主的运动队伍既要在实力水平上让对手折服,又要在精神道德上让对手赞赏;不仅要做威武之师,更要做文明之师。

  同志们,距离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只有402天的时间,距离山东第十一届全运会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北京奥运会代表中国体育事业一个时代,而十一届全运会则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和任务。相比较基础筹备阶段而言,综合筹备阶段的工作将会更加艰巨和复杂,对我们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十一运会的筹备工作中,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本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十一运会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编辑: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