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从“烧钱”到经营 全运会经营模式之变
文章来源:十一运会官方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0-21

  十一运官网10月21日讯 手拿7亿多的市场开发收入,十一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心里有了底。“有了这笔钱,政府就不用硬掏那么多办赛费用了。”姜大明有一本账,他要让全运会不再是政府负担,并成为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此前还有一个消息,湖南的长株潭三城市欲申办十三运会,但他们自己判断,至少会面临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省市的竞争,难度很大。
  从政府全额掏钱到市场开发收入连续创出新高,从京沪穗三地轮流主办到各地争相申办,全运会价值更加彰显,这其中全运会经营模式之变当居首功。


  全运会从无到有的赚钱能力


  全运会是国内级别最高的体育盛会,其初衷并没有“赚钱”二字,政府包办一切。但随着办赛成本越来越高,承办地政府的经济包袱越来越重。“赚钱”补贴“家用”成为全运会必需面对的课题。
  1987年广东六运会,“勇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开启了全运会经营的先河,中国第一张体育彩票的发行、会徽吉祥物专利以商品经营形式出现……第一桶金虽然挖得不多,开发方式也有限,但这“第一只螃蟹”的味道至今仍值得回味。
  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颜争鸣曾负责十运会资源开发工作,他说:“全运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广东开了个好头,到了广东九运会时候已经比较全面了,我们后来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扩充。”在不断完善扩充的基础上,全运会市场开发收入的数字在不断增长,八运会1亿多,九运会2亿多元,十运会6亿多,十一运会目前签约总额已超过7亿元。
  目前的全运会市场开发,主要是和各级赞助商签约。以十一运会为例,本届全运会进一步细化赞助等级,分为合作伙伴、特别支持单位、赞助商、供应商四级,其中特别支持单位是山东省的匠心独运,十一运会市场开发顾问、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说:“北京奥运会就是三个等级,特别支持单位的加入,使得很多超过赞助商又达不到合作伙伴标准的企业都能参与到赞助行列中来。”这也是山东省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想出的应对招数之一。
  此外,全运会特许经营、指定产品、门票销售等方式也可以筹集到可观的资金,目前十一运会仅门票收入就超过1200万元,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预期。本届全运会山东省还推出全运会专题彩票,销售总额达24亿多元,筹集公益金近7亿元。


  全运会的成本怎么算


  提到成本,颜争鸣笑了:“这个账要看怎么算。要是说把城市基础建设、场馆建设这些都纳入其中,那绝对是入不敷出,别说全运会,就是奥运会也肯定赔钱。”
  十一运会组委会秘书长、山东省副省长黄胜也说:“直接投入方面,财政投入是办好十一运的主要资金来源和重要保障。”
  要知道,办一届全运会,各方面总投入恐怕要以百亿计。十一运会,山东省共规划建设比赛和训练场馆129个,其中新建44个,维修改造85个,尽管已经本着“能改建就不新建,能搞临建就不搞永久”的原则,场馆建设总投资仍达到105亿元。
  这还不包括道路交通等城市各方面改造工程。十运会前,江苏省建成了自己的第一条地铁;本届全运会前,快速公交、立交桥等新项目也纷纷竣工,这些项目的成本都是极为高昂的。
  颜争鸣说:“一般我们说全运会的成本,还是办赛成本。十运会时我们市场开发拿到了6亿,去掉实物、服务等非现金收入,实际的现金收入是4亿多,再加上总局补贴的1个多亿,我们当时办赛最终花了5个亿不到,从这个方面看还略有结余。”
  而从目前十一运会各类市场开发收入情况来看,维持办赛成本应该也不是难题。刘清早认为,全运会的品牌开发潜力巨大,完全可能像奥运会一样实现盈利,让政府在赛事组织过程中不用再掏钱。他说:“下一步,全运会需要构建自身的完整的品牌,建立全运会市场开发秩序,打造专业化的运营队伍,不能每届全运会都从零开始。”


  全运会的真正价值


  十一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副部长王延奎感慨:“金融危机冲击,体育大赛密集,全运会还能受到市场如此青睐,真不容易。”
  而在姜大明眼里,十一运会已不仅是一届全运会。他说:“我们一直坚持大力实施全运经济带动战略,借会造势,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十一运会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快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这里,全运会经营已不再局限于一次大赛的办赛收支能盈利几何,借助大赛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更好更快发展,才是更新更大的经营理念。
  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四年前是十运会组委会执行主任,他说得更直接:“十运会起码让南京加快发展了十年。”这笔账里,更多的是全运会留给南京市和江苏省的那些财富。梁保华说:“本来这些城市基础建设,我们也要上,全运会‘逼’我们加速了这些建设,这是全运会带来的推动力。”借助十运会,南京市民不仅有了地铁,还有了一座飞速发展的河西新城。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以往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家轮流举办的全运会变成了各省争抢的“香饽饽”,再加上江苏省举办十运会给江苏体育、经济、城市等方面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所有人都清楚,全运会再也不是“纯烧钱”了。
  至于大赛体育场馆众多带来的赛后利用问题,自从九运会广东省提出拆分赛场以后,十运会和十一运会,江苏省和山东省都将赛场放到了全省每一个市,甚至是大学里。这样的场馆布局显然更加合理,颜争鸣说:“目前看我们十运会的场馆,除了一两个专业性太强的场馆有些闲置外,其他都可以维持正常运转,而且,我们感到这些场馆还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场馆需求。”
  目前在江苏各地,老百姓有了功能健全的体育场馆健身、看文艺演出、观赏高水平赛事,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南京市民叶静是南京奥体中心的常客,这座十运会主体育中心拥有网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等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叶静说:“这个家门口的体育馆,给了我们很多方便。”
  梁保华则说:“这些场馆,是我们该建的。”(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贾文军  张旭东)

编辑:胡顺伟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