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越舟:热情好客、智慧勤劳的东道主,借此次举办十一运会的机会,为奥运遗产注入了山东人民特有的热情。
□解放军报体育组组长 马越舟
从1997 年采访上海八运会,我已经是第四次参与报道全运会了。我感觉十一运最大的亮点,在于无论是景观设置还是赛事运行,都几乎是奥运会的翻版。这让人不由得感叹,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确实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不错,济南的宏伟壮观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井井有条的赛事组织运行,都证明奥运遗产已经在这座城市,在这次全运会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与此同时,山东人民对十一运倾注的巨大热情,则极大丰富奥运遗产的内涵。
说件亲身经历的事。那天在济宁赛区,当我风尘仆仆赶到赛场,解放军男篮对山东队的焦点之战即将展开。由于来得有点晚,内场摄影背心已经分发一空。当得知我是军报记者,专门赶来拍摄比赛图片的时候,赛区一位媒体负责人明确表示,保证帮我协调一件背心。等了好一会儿,由于交通问题,去取背心的工作人员迟迟未到。比赛已开始,我以为背心拿不来了,几次提出上看台拍摄。那位负责人拉住我说:“没问题的马记者,请再稍等片刻!”又过了一会还没来,我执意要上看台,这位负责人误以为我着急了,居然一把抱住了我的腰,恳切地说:“你千万不能走,他马上就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保证你进场拍照!”果然,一分钟之后,背心送到。
我实地采访报道过三届奥运会和四届全运会,热情的工作人员也见过不少,但是被拦腰抱住还真是头一遭!山东人民的直爽和热情,在全运会赛场内外几乎处处可见,简直太让人感动和折服了!
单纯地理解奥运遗产,或许主要是一大堆冷冷的场馆设施和办赛经验、规则,如果没有热情的注入,就像没有泉水喷涌的济南城,总是会显得缺少灵动的气息。热情好客、智慧勤劳的东道主,借此次举办十一运会的机会,为奥运遗产注入了山东人民特有的热情,这热情,必将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让奥运精神在崛起的中国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