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全运保电旋风,橙色的!
文章来源:十一运会官方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0-23
十一运官网讯 滨州奥林匹克体育馆内灯火通明,十一运健儿正在奋勇拼搏、台下观众加油喝彩享受体育、赛事结果登上电子显示屏、记者们敲打着电脑剪片发稿……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和保供电大军,是电让这一起显得那么自然、温暖。记者走近160多名电力工作者,体验全运时间他们工作生活的不简单。
身在场内却不知比赛结果 滨州奥体馆作为十一运滨州赛区的主要赛场,电力保障自然是重点,橙红色的发电车一直守护在外,随时待命。跟发电车一起的,还有10名电力保障人员。橙红色的衣服,在银色的设备前显得格外显眼。 全运开始后,每天7:30,距离比赛还有一个小时,橙色身影已经忙碌在场馆里。“我们的工作可能跟其他部门不一样,都是按照布置好的工作日程表来开展,详细而琐碎,但绝对不能轻视。”“按照规定,我们每个小时必须进行一次巡视,观察各个设施的运行变化,包括电压和设备温度等等。光运行记录,就分了4个不同的方面,包括电缆、高低压配电室、环网柜, 我们都记了好几摞了。”负责场馆内保电工作的沈宏岩手中,就握着一本厚厚的《体育馆10KV配电室巡视记录》,笔者翻开记录,发现单单针对10KV高压设备的巡视,就有34个项目,从重点的电压情况包括电源开关钥匙的位置,都需要一一记录。比赛到几点,我们就要坚守到几点,以防突发情况出现。同时应急电源车旁也配备了两人,以保证赛事期间的主供电源供电。”就是这些从比赛开始到结束都跟运动员在一个屋檐下的人们,却只能通过第二天的报纸来获知比赛结果。“我们的证件你也看到了,只能进入6-运行管理区和9-场院区,也就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在运行管理区内,虽然和内场只是一墙之隔,但笔者听到的,只有变压器的嗡嗡声。据沈宏岩介绍,他们只有在开赛前的一会儿时间可以进内场,去检查各个用电设备的情况,在这之后,就得各就各位,虽然同是在体育场,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比赛。 场外巡线他们时刻在路上 如果说奥林匹克体育馆的运行设备是整个供电系统的心脏,那么深埋在地下的线缆则是向场馆源源不断输送电力的“血管”。在每一条主血管上,都有巡线员的身影。 10月22日18:50,在黄河八路渤海十六路路口,王海艇和搭档李悦林终于坐在附近的环网柜前,静静的守着这看似不起眼的设备,时不时有市民投来疑惑的目光,但他们俩早已经习惯。 相对于场馆内的值班人员,“在路上”是对巡线员最好的描述。每天从早晨7:30到岗,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巡视生活。顺着电缆电线走,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但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却并不轻松。由于主供体育场馆的奥体甲线的电缆有些深埋地下,而有些线路则高高在上,不但需要低头看地,还需要抬头望天。“绿化带里踩空崴脚是常事,不过看着线路没问题,我们也放心了。”李悦林说。 19:30,天已经全黑,附近的小区里透出的是家家户户温馨的灯光,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终于忍不住问:“你们怎么还不回家?坐在这干啥”“我们在这上班,全运会保电。”陪伴他们的,是盛满水的杯子和军大衣,以及路灯撒下来的点点灯光。“我们是轮班,路边的重要设备,也要有专人值守,所以除了走路,有时还得坐在这。直到每天比赛结束。”他们两个是无棣人,为了全运会保电,已经在这边待了十几天,对于滨城区,他们最熟悉的就是从中海变电站输出到体育馆的线路,“我们每一个小时就巡视一次,一天大概要走10多公里。” 守变电站保电保安兼两职 从110kV中海变电站出来的10kV奥体线是场馆的主供线路,是比赛场馆电力保障的重中之重,在这里,笔者又见到了不一样的保电生活。 虽然之前已经打过电话,但是走进中海变电站前,值守在这的陈云艇和李建勇,还是隔着铁门谨慎地看了笔者的证件。大铁门上“闲人免进”的牌子格外显眼。按照设计,这是座无人值守的变电站。“我们是24小时一班,一班两人,两天一倒。”李建勇说,每天要在8:30、16:30、21:30三个时段内对设备进行巡视,记录运行情况。由于之前的设计就是无人值守的变电站,需要人的地方并不多。“如果出现了异常,24小时运行的监控中心就会及时发现,可能比我们这边还快,但有些设备在出现问题之前,可能会发出异音、发热等,红外测温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我们也可以在监控中心报告问题之前就解决可能发生的事故。” 笔者在变电站里待了20分钟后,唯一的感觉就是“闷”。偌大的场院里只有机器设备在安静的运转,“除了巡视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外,还要防止有人进行恶意破坏,我们得看好了,确保全运期间不出任何问题。”
编辑:胡顺伟 |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