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山东公众对十一运满意度高达九成七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1-02

 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公布关于十一运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报告

山东公众对十一运满意度高达九成七

 

   十一运官方网站11月2日讯  在今天下午公布的“十一运公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民意调查结果中显示,山东全省公众对十一运会满意度高达九成七。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委托,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第三次民意调查。本调查在全运会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以“十一运公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采取电话调查和自填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了解主会场济南市民的评价。与前两次调查相比,本调查不仅访问了省内的城市居民,还考察了省外运动员、教练员、记者及代表团工作人员对十一运会各项筹办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1、2009年10月26—28日,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面向驻全运村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驻媒体村的记者和各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开展“十一运会筹办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0份。

   2、2009年10月29日—30日,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面向主会场济南及其他承担比赛项目较多的城市市民(分别为青岛、日照、滨州),开展“十一运会公众满意度”电话调查。2天时间内共访问样本1909个,其中济南805个,青岛502个,日照300个,滨州302个。经计算,在置信度设定为95%的情况下,本次电话调查的抽样误差e=0.022,自填问卷调查的抽样误差e=0.063。

  一、主要调查结论经过数据统计及分析,本调查的主要结论为:

   1、全省公众对十一运会高度关注,并予高度评价,满意度为96.9%;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全省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74.1%的市民观看了全运会开幕式,其中98%予以高度评价;54.2%的市民观看了闭幕式,其中90.4%给予好评;80.5%的市民收看了十一运精彩赛事,其中6.6%曾现场观看比赛;96.9%的市民认为十一运会圆满成功,94.3%为成功举办全运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87.4%的市民准备日后参与体育锻炼。

   2、全运会给了济南市民一个惊喜,济南人对全运期间济南市的整体面貌赞不绝口,对济南的自我评价大幅提高,实现了从“多数人否定”到“多数人肯定”的历史性逆转——对比分析发现,与2009年5月上旬开展的第一次民意调查相比,全运期间,济南市民对市容环境的自我评价大幅度提高,对环境卫生、空气质量、绿化美化的好评度从5月份的28%、19.2%、45.8%,上升到现在的93.7%、82.8%、90.2%,分别提升了高达65.7、63.6和44.4个百分点;89.1%认为夜景亮化成绩显著;30.9%的省城市民在全运期间改变了出行方式,95.9%对交通管制表示理解;值得注意的是,2/3 的济南市民担心全运期间的济南是“昙花一现”。

   3、从办赛理念到场馆设施,从竞赛组织到服务保障,八方来客对十一运会各项筹办工作好评如潮——97.5%的外省运动员、教练员、记者、代表团成员对“全民全运”的办赛理念高度评价,92.9%对“大金牌”的办赛目标给予嘉许;94.5%认为十一运会徽富有新意,92.9%认为开幕式精彩绝伦;98.3%认为山东的场馆设施一流,98.7%认为济南市的整体面貌胜任主会场要求;87%表示本届全运赛风赛纪良好,93.7%认为十一运会反兴奋剂工作成绩卓越;99%对志愿者的服务满意,96.1%对山东公众文明素质评价较高,对全运期间吃、住、行及安保工作表示满意的分别为93.8%、99%、92.3%和93.8%。

  二、工作建议:

   1、应认真总结和珍惜山东省承办十一运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特有精神。山东这次成功举办全运会,形成了特有的宝贵精神,那就是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办大事,办好事。十一运不是奥运会及往届全运会的沿袭和复制,在整个筹办过程中,形成了创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工作机制,为举办大型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全省人民关心全运、参与全运、支持全运,表现出难得的争先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合作奉献精神,是山东精神、齐鲁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升华,对我省今后的改革开放事业意义深远。

   2、将“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十一运理念发扬光大,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应充分发挥体育健身设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配套完善和维护管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实现全民健身经常化、生活化。

   3、巩固和发展全运会带来的成果和变化。全运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全社会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山东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凝聚力、向心力,成果多多,来之不易。创辉煌难,保辉煌更难,济南市民的担心并非多余。应以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实现社会大进步、经济大发展、人民大团结。

   4、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等文化事业巨大作用的认识,积极争取多举办综合性大型社会公共活动,这对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公民文明水平、增强全民凝聚力意义深远。

编辑:曹亮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